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399.77點,漲1.43點,漲幅為0.43%;深成指收于10250.14點,漲1.58點,漲幅為0.65%;滬深300收于3885.25點,漲1.26點,漲幅為0.29%;創業板收于2061.29點,漲3.75點,漲幅為1.07%。兩市成交12863.92億元,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11.67%。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100上漲0.07%,中證500上漲0.76%。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6/9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30個行業上漲。其中,醫藥生物、農林牧漁、紡織服飾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2.30%、1.72%、1.61%,家用電器、汽車、食品飲料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04%、0.03%、-0.43%。滬市有1646只個數上漲,占比72.19%,深市有2259只個數上漲,占比78.82%。非ST個股中,71只個股漲停,2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3個合約均上漲,其中,3只期指好于現貨指數。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上漲0.04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不一,其中,道指下跌0.00%,標普500上漲0.09%;道瓊斯歐洲50下跌0.11%。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1.63%,日經225指數上漲0.92%。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日期2025/6/9
三、新聞
1、前5月海關進出口數據發布,最新關稅相關消息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7.94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出口10.67萬億元,增長7.2%;進口7.27萬億元,下降3.8%。
前5個月,東盟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為第三大貿易伙伴,與美國貿易總值為1.72萬億元,下降8.1%,占9.6%。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出口達6.22萬億元,同比增長9.2%,占出口總值的58.3%。其中,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增勢顯著,分別增長19%和55.4%。裝備制造業對整體出口增長貢獻率達73%,5月更是高達76.9%,成為外貿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柱。
5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增長2.7%,其中,出口2.28萬億元,增長6.3%;進口1.53萬億元,下降2.1%。其中,我國與美國的進出口總值為2855.1億元,環比下降12.67%,環比降幅較4月收窄0.58個百分點。
中美經貿磋商機制
當地時間6月9日下午,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雙方圍繞關稅、美國對華芯片出口限制及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等核心議題展開談判,旨在落實日內瓦共識并緩解貿易摩擦。
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美方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時間線梳理
2025年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達成互降關稅等共識,但未解決科技管制等深層矛盾。
2025年5月13日-5月31日,美方在日內瓦共識后強化對華AI芯片、設計軟件(EDA)出口限制,并取消部分中國留學生簽證;中方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引發美產業擔憂。
2025年6月5日,中美元首通話,同意落實日內瓦共識并推動新一輪磋商,為緊張局勢提供緩沖。
2. 港股三大指數較4月低點,強勢反彈20+%
港股的三大指數,恒生、恒生科技,恒生國企,較4月的低點,都已反彈了20%以上。年初以來分別為20.55%、21.6%、20.44%。
1、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周期。
2、險資的監管政策松綁周期——提高險資的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放開體外私募大基金的投資等。
舉例平安資管繼續增持農行H股,平安系合計持有農行H股,已經超過了40%。
3、對平臺經濟的松綁周期,對家電板塊的國補政策,年初至今,包括小米、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都受益于國補政策。而作為對比,拼多多、線下商鋪則沒有享受到國補。
4、港股和A股的供給錯位,前幾年A股相關行業如互聯網平臺、新消費、創新藥IPO受限,紛紛去港股上市,今年港股受益于這部分行業的上行周期。
分析師觀點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Laura Wang),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情緒改善,相較于過去,他們增配中國的意愿增強,對科技和新消費行業的信心增強。在中國股票內部,她重申相對更看好港股和ADR(美國存托憑證)的觀點。
目前全球多頭投資者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對中國股票的配置仍較落后于參照基準MSCI新興市場指數2.4個百分點,增加配置的空間顯著。
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基金經理田希蒙,隨著關稅不確定暫時消除,港股風險偏好明顯提升,同時IPO火熱也給港股新消費投資帶來更多催化。
認為短期內資金面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港股多個指數迎來成份股調整,部分潮玩和新食飲龍頭被調入,增量資金配置需求有望提升;二是港元需求強勁下香港金管局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3個月HIBOR利率從5月初約4%降至目前不足2%,流動性寬松對IPO融資接受能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