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地緣沖突不斷,貿易戰硝煙四起,但全球市場整體上依舊走出了上漲行情。
回顧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有太多讓人始料未及的變化。韓國綜合指數上半年累漲28.01%,牛冠全球;德國DAX漲幅超20%;美股上演史詩級深V行情;港股逐漸走出估值洼地。
本文選取部分市場,梳理下半年全球股市的配置思路。
混沌開局的上半年
速覽全球股市成績單
一、美股:深"V"反彈行情
由于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復橫跳,三大市場走出史詩級大波動,納指從2月初高點跳水式暴跌至4月初,跌幅接近25%,再到后來特朗普突然對關稅政策改口,刺激指數又快速重返并超預前高。
截至6月30日收盤,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均再度創下收盤紀錄新高,為一年多來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畫上了句號。政策上看,市場最擔心的關稅風險正在下降,減稅和去監管會在下半年逐步落實,特朗普減稅法案或將帶來結構性機會。
二、歐洲股市:強勢震蕩上行
今年以來,歐洲股市的表現堪稱“驚艷”。
上圖匯總了歐洲主要股指近半年走勢,可以看出灰色線代表的德國DAX指數漲勢更強。德國股市走強的關鍵原因是財政政策的超預期轉向。“債務剎車”制度改革,市場預期德國更寬松的財政政策將利好軍工與基建行業。
總結來看,德國超預期的財政寬松態度有望帶動德國以及歐洲整體經濟修復,盡管當前資本市場已經迅速表達,但若財政刺激能夠順利轉化為企業盈利,資金的持續回流潛力有望在中長期重塑股市估值水平,目前仍可關注歐洲與德國股市的配置價值。
三、港股:“估值洼地”的迅速崛起
今年引燃港股行情的一個重要催化劑是DeepSeek帶來的對中國AI與科創的信心重塑。恒生指數年內漲約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漲幅靠前。
港股市場的強勢表現是資金面、基本面、情緒面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而核心邏輯,則是中國科創力量與科技股價值重估。作為中國大型科技企業與新消費企業的主要上市地,港股市場在中國科技資產重估與新消費興起的過程中展現出了極強的彈性。
中長期來看,科技主線符合當前宏觀經濟與中觀產業大周期,若政策環境與市場風險偏好配合,中國權益資產持續展現出較高的活躍度,則科技成長風格或展現出更強的彈性,科技行情有望繼續。
全球股市配置思路
接下來,我們結合估值水平,梳理下各國股市的性價比以及配置思路。
【美國股票】
短期雖受關稅預期、財政問題影響,但硬數據并未顯示經濟明顯放緩。中長期來看,仍看好AI產業革命背景下的美股表現,未來需密切關注估值、通脹、新技術發展對美股的波動影響。
【日本股票】
受美關稅政策、日元升值等因素影響,日本股市呈震蕩態勢。但從基本面角度看,日本經濟仍維持復蘇狀態,通脹整體改善,堅韌的企業盈利以及企業治理改革在中長期仍能支持日本股市。
【印度股票】
GDP止跌回升,私人消費及政府消費增速提高,CPI回落至央行目標區間范圍,服務業PMI強勁增長。外資重新流入印度,帶動風險偏好提升,因此長期看好印度股市的超額表現。
【德國股票】
隨著超預期財政寬法案的通過,德國有望從過去兩年的衰退走向復蘇。資本市場方面盡管已有表達,但若考慮盈利上修的概率,有望持續吸引資金回流并重塑估值。
以上,很容易得出來的一個投資思路是這些股票之間的相關性沒有那么高。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與其預測,不如資產配置全球化。
投資者需要的不是預測風暴的能力,而是在風暴中保持航向的定力。此外,在組合中融入一些與股票類資產驅動因素不同的資產,比如債券、商品、對沖基金,這樣才能讓投資組合遭遇極端情況時,更從容地去應對。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