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被稱為“穩定幣第一股”的Circle正式在紐交所上市,僅12個交易日便大漲5倍,以穩定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成為資產市場的新焦點。
穩定幣究竟是什么? 它是值得押注的投資風口嗎?又將如何重塑我們熟知的全球貨幣格局?
6月26日“好買最前沿”年度重磅直播首秀,獨家對話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博士,對于穩定幣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今天,我們不妨從穩定幣的基礎科普開始!
什么是穩定幣?
穩定幣是一種旨在保持價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其價值通常與某種法定貨幣、商品或其他資產掛鉤。在數字貨幣市場中,早期是可以用法定貨幣來買賣虛擬貨幣的,但后來由于各國的監管政策,導致部分國家的投資者無法使用法定貨幣直接交易。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虛擬貨幣買賣的出入金問題,穩定幣應運而生。
2014年7月,首個穩定幣USDT由泰達(Tether)公司推出,以1:1的比率錨定美元,主要服務于那些無法直接使用美元進行數字貨幣交易的人群。簡單來說,穩定幣就是通過錨定一個貨幣,建立1:1的兌換關系。以USDT泰達幣為例,其設定泰達公司每發行1個USDT,其銀行賬戶有1美元資金保障。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穩定幣類型主要有三種,主要區別為錨定方式的不同:法幣錨定、加密資產錨定和算法錨定。法幣錨定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穩定幣。
如何影響全球貨幣體系?
在虛擬貨幣的世界中,穩定幣將數字貨幣和真實資產綁定,相較于比特幣等投資性風險資產,穩定幣的用途更多的是擔任交換媒介或計價單位的功能。具體來說,穩定幣的本質是錢的憑證,其價值來自于1:1所帶來的真實資產,比如美元、歐元等法定貨幣。
截止6月30日,全球穩定幣總市值超2,575億美元,其中,第一大穩定幣USDT泰達幣市值為1,576億美元,占比約61%;第二大穩定幣為USDC,市值達617億美元,由今年5月剛在美股上市的Circle公司發行,占比約24%。
除了DAI、EURC兩者以外,前十大市值的穩定幣均錨定美元資產,占比約89%。從穩定幣的錨定機制出發,如果錨定美元資產的穩定幣規模越大,在加密貨幣領域,數字美元的地位就會越凸顯,進而擴大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特朗普政府力推“穩定幣美元”戰略的主要目的。
不過,當前歐盟MiCA、香港條例、美國GENIUS法案已相繼落地,全球穩定幣監管框架逐漸成型,穩定幣正進入發展的快速增長期,未來錨定美元以外的主權貨幣的穩定幣將會越來越多。長期來看,穩定幣在數字經濟的生態下,或將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
怎么看待未來優勢與潛在風險?
穩定幣市場的快速擴張引發了全球關注,國內企業也開始瞄準這一賽道,螞蟻、京東、小米等紛紛布局,主要依托于看好穩定幣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
·跨境支付:傳統銀行跨境匯款,耗時長,手續費高。如果使用穩定幣,資金可通過區塊鏈直接轉到全球任何地區,最快10分鐘到賬,手續費不足1%。
·資產避險:在一些高通脹國家,可將本幣換為穩定幣,避免貨幣貶值;在地緣政治動蕩時期,可將穩定幣作為“數字黃金”,是一種新興的避險資產。
·DeFi金融:在一些去中心化的借貸平臺,用戶可以直接用穩定幣進行存款與借貸,獲得遠高于傳統銀行的收益率,且整個過程無需信用審核,7×24小時運轉。
不過,穩定幣目前仍暗藏合規風險。6月24日,國際清算銀行在年度報告中提出警示,穩定幣作為可靠貨幣形式存在不足,如果缺乏監管,會對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構成風險。同時,從穩定幣的應用場景來看,都需要有真實國際貿易背景的跨境支付結算,穩定幣本身并不會升值或貶值,如果錨定失效,即發行方挪用資金或儲備不足,就可能產生“脫錨”現象。
此外,發行方擁有穩定幣的控制權,這意味著發行方可以凍結賬戶、限制提現。因而不應忽視穩定幣背后存在的諸多風險,包括但不限于發行方的信用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監管風險以及技術風險等。
風險提示:投資于國際證券市場,除了需要承擔與國內證券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國際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也需要投資者注意。
好買香港提醒:本文版權為好買香港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發表。如有轉載需求,請在文章下方留言。